呸!! 陳介石 !!!

漢寶德:要拆圍牆 得看民意

【聯合報/記者陳宛茜/台北報導】
2007.03.02 03:07 am


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與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都認為,中正紀念堂所曾代表的強人威權,在市民日常使用的過程中已逐漸褪去。夏鑄九強調,此時若以政治力拆除圍牆而非訴諸民意,結果無異於「移除蔣介石,複製另一個陳介石!」

夏鑄九表示,在台灣社會解放的過程中,中正紀念堂歷經野百合等社會運動衝撞,逐漸卸下威權外衣,成為由市民參與創造的「市民空間(Civic Space)」。漢寶德也認為,中正紀念堂的空間使用早已「民間化」,此時若改為陳列歷任總統文物的「台灣民主紀念園區」,不等於走回頭路、再度「把總統帝王化」?

以中正紀念堂圍牆為例,漢寶德說,圍牆內的迴廊已成為台北市民重要的休憩空間,許多銀髮族來此漫步、運動、唱戲曲,如果要拆,「得問問大家的意見」。夏鑄九也說「請政治人物多關心這些邊緣人!」

漢寶德認為,建築的空間意義不必拘泥於表象外型。以法國羅浮宮為例,也從神秘威權的皇宮轉為吸引遊客的博物館。中正紀念堂雖有宮殿般的外型,但多年來已為台北人心中的「大公園」,並逐漸轉型成藝文表演中心,早已不是野百合運動時期的「中正廟」形象。

夏鑄九說,民進黨若想藉拆圍牆來拆除中正紀念堂的威權,在剛執政時便應動手。如今在大選前提出,讓人質疑其用心。他說,從二二八到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,執政者的手法都是在「撕裂一個剛剛浮現的市民社會」。

從專業角度來看,夏鑄九認為,中正紀念堂可以考慮拆掉近三分之一的圍牆,範圍是「大中至正」門前兩側,如此可形成媲美歐洲城市廣場的都市開放空間。藉由市民與專業人士的共同參與,中正紀念堂可望從威權空間徹底蛻變成「市民空間」,此一過程別具民主意義。

【2007/03/02 聯合報】


瘋正名 去中化改名全紀錄
【聯合新聞網編輯劉曉霞/綜合整理】

時間
原名稱
改名後名稱 改名後影響
2007.03
中正紀念堂
拆除外圍牆,暫定改為台灣民主紀念館,兩廳院園區則改名台灣民主公園 尚未敲定改名時間,拆牆部分則因事涉台北市府管轄權,也無定論
2007.03
中國造船
公司
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改名花費約2000萬元,英文名稱未改,在國際市場作業可不必調整。
2007.02
中華郵政
台灣郵政 估計更名至少要花費近10億元,須修改郵政法等法律,各項契約及國際郵政雙邊協定,商標名稱、圖樣註冊,名下土地和房屋,也全要變更登記,商譽也會受影響
2007.02
中國石油
公司
台灣中油公司 簡稱仍為「中油」;英文名稱為「CPCCorporation,Taiwan」,簡稱仍維持「CPC」。
2007.02
中央銀行英文譯名CENTRAL BANK OF CHINA
中文名稱照舊,英文冠國號改為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(Taiwan) 不影響市場運作,調整英文譯名後,更能避免混淆,依國際慣例,把央行名稱冠上國號
2006.09
中正國際
機場
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國際識別碼仍為「TPE」,不影響國際飛航識別,改名至少得花2150萬元的經費,包含更換機場招牌、更改航權簽約協定、變更對外文宣還有軟硬體設施
2006.03
介壽館
總統府 總統府指出,更名後,不僅在建築用途上名實相副,亦可彰顯憲政上的意義
1996.03
介壽路
凱達格蘭大道 陳水扁時任台北市長時表示,改名象徵空間的解嚴及對原住民的尊重

【2007/03/04 聯合新聞網】


.

沒有留言: